近日,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三省一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安徽省滁州市共同签署《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》,苏州市作为江苏省重要创新城市代表参与签约,标志着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保护“一盘棋”进程全面提速。
合作机制:预审、维权、数据“三联动”
根据备忘录,长三角将构建覆盖全链条的协同保护体系,重点推进以下机制:
快速预审服务联动:共享备案企业信息,针对跨区域关联企业提供精准预审服务,并对违规代理机构实行“一次违规、区域联惩”;
快速维权跨区协作:联合开展电商平台、展会等场景的侵权线索协查,建立异地维权响应通道;
数据与资源共享:整合三省一市技术调查官资源,推进跨区域执法标准互认,提升技术事实认定的科学性与效率。
苏州实践:以“硬举措”护航创新生态
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所在地,苏州近年来通过多项创新举措强化保护效能:
合成作战打击侵权:公安机关建立“1+N”跨警种合成机制,2024年破获特大制售假冒化妆品、纺织品等案件16起,涉案金额超1亿元;
检察协同深化保护:联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检察机关制定商业秘密犯罪审查指引,强化行刑衔接与跨区域司法协作;
服务支撑产业升级:依托“1+13+N”快速协同保护网络,为生物医药、纳米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“一站式”维权服务。
专家解读:一体化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
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指出,长三角协同保护机制将大幅降低企业维权成本,缩短纠纷解决周期,为人工智能、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提供制度保障。数据显示,2024年江苏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.2件/万人,居全国省区首位,区域协同效应正持续释放创新活力。
未来展望: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全域共治”
此次备忘录签署后,长三角41个城市将实现技术调查官跨区域调度、案件线索实时互通。苏州市市场监管局表示,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与跨境保护合作,助力区域打造全球科创高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