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位于苏州白塔西路的荷花市集火爆出圈,甚至登上央视。镜头中,清晨的白塔西路热闹非凡,带着露珠的荷花与莲蓬随风摇曳,摊主们的叫卖声、年轻人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,宛如一幅充满生机的市井画卷。而在这浪漫的市集背后,是太湖畔种荷人对美好生活的质朴追求。
凌晨三点多,夜色尚未褪去,吴中区东山镇潦里村的许多农户家中已亮起灯光。71 岁的李伙林和 70 岁的老伴孟夫英便是其中的种荷人,他们顾不上吃早饭,便匆忙前往太湖边采摘荷花。李伙林熟练地撑起菱桶,在荷塘中穿梭,半小时后,菱桶满载粉嫩的荷花和青翠的莲蓬靠岸。随后,孟夫英将荷花、莲蓬插进水桶,挑着担子赶去搭乘最早一班 4 点 40 分的 “助农专线” 进城。近两小时的车程后,她再步行十几分钟到达白塔西路摆摊叫卖。尽管辛苦,但看到荷花畅销,孟夫英满脸笑容,她表示去年单靠卖花就赚了 2 万多元。
荷花市集的走红,改变了种荷人的生活。原本以养鱼、养蟹为生的农户,在太湖养殖围网拆除后,将闲置鱼塘改种荷花,成功转型。如今,荷花的销量远超莲蓬,村里的年轻人也纷纷加入荷花鲜切花销售队伍。1986 年出生的朱鸿召集亲戚一起,每天凌晨采摘荷花,扎成花束走批发渠道,随着荷花市集在网上走红,销量大幅增长,每天销售额可达 2000 元左右。
荷花市集不仅让荷农的腰包鼓了起来,也成为苏州的文旅新地标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。有游客特意从上海赶来,感受这充满烟火气与浪漫氛围的市集,还计划着品尝苏式面、欣赏评弹,深度体验苏州文化。专家建议,可借此契机适度扩大市集规模,将其打造成 “大花市”,并将荷花与苏州文化深度融合,梳理全城荷花文旅资源,实现串珠成链。目前,东西山民宿已推出荷花采摘体验,深受游客欢迎。潦里村村委会也在积极对接农业高校,计划盘活闲置池塘,打造 “一村一品”,进一步推动荷花经济发展,让这份夏日浪漫持续绽放,让荷农与市民共享发展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