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>生活信息>正文

苏州东吴面馆:一碗汤面里的千年江南味道‌

时间:2025-04-23作者:小碗阅读:31分类:生活信息

  在苏州这座以园林和水巷闻名的古城里,一碗热腾腾的苏式汤面承载着当地人最朴实的烟火记忆。近日,记者探访了老字号“东吴面馆”,在这家扎根苏州六十余载的面食名店里,感受传统手艺与江南风味的交融传承。

  百年工艺,一碗汤面的匠心‌

  清晨六点,东吴面馆的后厨已氤氲着热气。直径近一米的铸铁锅中,鳝骨、鸡架、猪筒骨与十余种香料正经历数小时的文火熬煮。第三代传承人陆明华介绍,汤底是苏式面的灵魂,东吴的“白汤”秘方源自清末民初,讲究“汤清味醇”,需用活水急沸、文火慢吊,方能熬出清澈透亮却鲜香浓郁的底味。

  与北方手擀面的劲道不同,东吴的细面采用“龙须面”工艺,面条细如银丝却久泡不烂。老师傅用长筷在沸水中“三沉三浮”,精准控制面条的软硬度,确保入口时既弹牙又绵软。“一勺老汤,二两细面,三泼浇头”,这传承百年的工序,被陆明华称为“苏式面的筋骨”。

  时令浇头里的江南美学‌

  在东吴面馆的菜单上,浇头种类随季节流转而变化,春有“三虾面”(虾仁、虾籽、虾脑),夏推清炒鳝糊,秋上蟹粉秃黄油,冬备焖肉爆鱼,每一道都暗合苏州“不时不食”的饮食哲学。

  正值盛夏,招牌“枫镇大肉面”吸引众多食客。选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,经八小时文火焖煮,入口即化却不腻,搭配酒酿调味的白汤,咸鲜中透出微甜。一位来自上海的游客王女士感叹:“肉香裹着米香,像是把整个江南的温润都吃进了嘴里。”

  老店新生,传统与潮流的碰撞‌

  尽管坚守传统工艺,东吴面馆也在悄然革新。观前街旗舰店内,青砖墙面与木质桌椅还原了老苏州茶馆风貌,扫码点单、明厨亮灶等现代化管理则让老字号更贴近年轻群体。店家还推出“迷你浇头拼盘”,让食客能一次品尝多种风味,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打卡热潮。

  更值得关注的是,东吴面馆近年积极参与苏州“一碗面”非遗保护工程,开设苏式面制作技艺传习所,培养年轻学徒。陆明华表示:“机器能提高效率,但火候的把控、浇头的刀工,这些必须靠人手传递的温度。”

38.png

  一碗面,一座城的文化纽带‌

  从清晨赶早的“头汤面”老饕,到深夜加班的年轻人,东吴面馆的四方桌前总不缺故事。78岁的本地老顾客周伯笑称:“吃了半辈子,从两毛钱一碗吃到如今,味道还是那个味道。”而隔壁桌的“00后”博主小陈正举着手机直播:“家人们看这个浇头!这才是苏州的‘松弛感’!”

  据苏州市烹饪协会统计,目前全市苏式面馆超过3000家,年消费面条超1.5亿碗。东吴面馆作为行业标杆,日均售出2000余碗,其发展轨迹恰是苏州传统饮食文化活态传承的缩影。

  记者手记‌

  在东吴面馆氤氲的热气中,一碗面早已超越简单的果腹之需。它凝结着运河畔的市井烟火,链接着过去与现在,更在筷起面落间,让千年江南的滋味穿越时光,温暖如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