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21日
案件背景
苏州知识产权法庭在“数字经济 苏知护航”专项活动中,首次公开审理一起涉及“用于输入装置的电子仪器承托架”发明专利侵权纠纷案。该案因引入技术型人民陪审员和3D激光扫描设备,成为推动技术事实查明数字化的标志性案例。
创新技术手段,破解传统审理痛点
庭审中,法庭通过3D激光扫描技术对案涉专利产品进行全方位成像,并实时投屏展示。双方当事人基于扫描成像对技术特征逐项比对确认,解决了传统线上审理中实物证据勘验难、技术特征比对不直观等问题。这一技术应用还为侵权证据的数字化管理、远程交换提供了集成化解决方案,被喻为司法数字化的“翅膀”。
技术型陪审员:专业与司法的深度融合
本案首次引入的技术型人民陪审员,由具有电子仪器领域研发背景的专家担任。其全程参与技术事实调查,针对专利新颖性、侵权比对等专业问题提出意见,辅助法官精准认定技术事实。这一机制是苏州知识产权法庭“一基三面”技术调查官工作机制的延伸,旨在通过多元合作提升技术类案件审判质效。
以案促治,护航数字经济创新生态
该案审理不仅体现苏州知识产权法庭“最严格司法保护”理念,更凸显其服务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性。通过典型案例打造,法庭为人工智能、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纠纷提供了裁判范本,助力企业吃下创新“定心丸”。此外,法庭同步启动涉数字经济司法调研,针对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提出对策建议,为苏州建设“数字化引领转型升级”标杆城市注入司法动能。
活动意义与未来布局
“数字经济 苏知护航”行动自2021年启动以来,已形成“严保护、大保护、快保护、同保护”协同机制。此次技术审理创新,是苏州深化“双面绣”审判服务模式的又一实践,通过“苏知最舒心”亲商品牌和“苏知最和合”诉源治理品牌,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。未来,法庭计划将3D扫描、区块链存证等技术推广至更多技术类案件,进一步擦亮“数字正义”司法名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