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业规模突破千亿,迈向全球领先集群
苏州市吴中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。截至2024年底,该产业规模已突破1600亿元,连续多年保持20%以上的年增速,稳居全国同类县(区)第一方阵。2023年,全区机器人相关企业超千家,涵盖关键零部件、本体制造、系统集成、场景应用等完整产业链,服务机器人产量占全国六成,工业机器人占国内自主品牌市场的七分之一。根据规划,吴中区正全力冲刺2025年产业规模2000亿元目标,进一步巩固“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”地位。
政产学研资协同,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
吴中区通过政府引导、企业主导、高校与科研机构深度参与的协同创新模式,加速关键部件研发与产业化。例如:
龙头企业引领:绿的谐波自主研发的精密谐波减速器打破日本企业垄断,全球市场份额第二;汇川技术的SCARA机器人销量全球第二,伺服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0%。
科研平台支撑:哈工大苏州研究院联合本地企业建立7个研究中心,聚焦智能机器人基础研究与技术转化;江苏省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构建10大前沿平台,突破人形机器人动力学算法等核心技术。
场景开放驱动:魔法原子机器人联合追觅科技等企业推出“千景共创计划”,在智能工厂、物流等领域落地人形机器人“小麦”的精细化操作场景,推动技术迭代。
未来布局:瞄准人形机器人与智能生态
为加速迈向2000亿目标,吴中区聚焦两大方向:
抢占人形机器人赛道:依托科沃斯、追觅等领军企业,开发具备动态平衡控制、多环境适应能力的通用机器人,并推动中国首个商用清洁机器人国家标准制定。
完善产业生态:通过“千企同链”计划整合上下游资源,建设智能机器人设计验证平台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,实现从研发到应用的闭环赋能。
吴中区以“产业强区”战略为引擎,通过政产学研资深度融合,正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技术引领”。随着人形机器人、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的突破,这一千亿级产业集群有望在2025年实现质的飞跃,为全球智能制造贡献“吴中样本”。